首页 百科知识

客家黄酒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伤寒论》条文的另类解读)

2025-02-02 00:12:47

客家黄酒与酒客————《伤寒论》条文的另类解读


《伤寒论》第17条云:“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病”即喜欢喝酒的人或者是嗜酒之人得了桂枝汤,出现汗出、恶风、发热等症,但因“酒客不喜甘故也”,而桂枝汤甘温,服后因甘碍湿、温助热易出现呕吐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可知酒客确喜食辛辣焦香,而“不喜甘”。故而客家喝酒喜放置一碟炒花生米或煎炸黄豆,以便喝酒之人边吃边聊。仲景所论“酒客不喜甘故也”,则当另看;酒客之不喜甜腻是常态,可有一种酒本身就是甜腻的,那就是客家黄酒。



在客家俗语中有句话叫做“蒸酒磨豆腐,唔(不)敢逞师傅”,也就是虽然客家家家酿黄酒,人人喝黄酒,但是要酿好黄酒实属不易,在客家人的饮食中,饮用黄酒是很普遍的习俗,因黄酒冷服可提神解乏、镇静除烦、解渴消暑、消食化积,故而甚至有的客家地区在盛夏时还以酒代茶,普遍饮用。而黄酒热服则活血通络、祛寒化瘀、补虚通乳,因此客家人做月子,家家户户都是少不了黄酒煎鸡蛋、黄酒炖鸡等和黄酒有关的各种食疗方法,此法可以促进恶露的排出,子宫的恢复以及奶水的充足(若需奶水充足,需要:一是能量足够,二是休息得当,三是心情愉悦),预防产后风、月家痨。



黄酒的普遍性可以说是客家农村中极为独特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虽然说不上是酒客遍布的客家,而这种“既解渴又有补”的甜腻黄酒,其实并未见酒客不喜甘故而停止饮用,酒客不喜甘,那喜欢什么呢?喜欢酒,可如果酒本身就是甘的呢,又当何论?

在回到面前所述,若酒客得桂枝汤证,而又不能用桂枝汤,此时医生该如何处理呢?其实临床中可以用桂枝汤减桂枝加重生姜的量或者是桑枝代替桂枝,或者用羌活代替亦可。或者直接用内经的泽泻饮,《素问•病能论》说:“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麋衔即鹿衔草。

另客家解酒一般是用生姜和白糖熬水温服或者是注射用葡萄糖水口服。(此文据拙著《一个青年中医之路》“读《绍奇谈医》”一文整理而成)


相关文章